close


當局者迷   曾志朗  《科學人2002.3》

(摘錄)

......
校對文字稿的時候,

讓使用倉頡輸入的人去校對另一個倉頡輸入者的錯誤,和讓自然輸入者去校對另一個自然輸入者的錯誤,效率都是極差無比。
但是,如果一個倉頡輸入者去校對自然輸入者的錯誤,或自然輸入者去校對倉頡輸入者的錯誤,則成效就好得不得了。
(claire註:倉頡輸入法是形碼對應,自然輸入法是音碼對應;前者是近似字形的錯誤,後者是同音字的錯誤)

這個交叉測試的結果告訴我們,人類的認知系統其實非常的封閉,我們學習新的事物是為了適應新的情境,
一旦學會了,卻又自陷其所造成的藩籬之中,形成當局者迷的現象。
最顯明的例子是,考古人類學家發現,幾千年前的瑪雅人製造圓輪作為祭祀之用,但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要把圓輪拿來做成車輪。
後見之明的人當然會問:「為什麼不呢?」
先見之明卻是那麼不可得

人的認知系統往往對物件的單一功能非常執著。

如果我們深入思考,想想人類的科學史不也是如此?正常的科學概念變成典範後就籠罩著一切學理的思考,對許多異象的實驗結果都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識,直到某—個引爆點,概念終於變過來了。但一旦又成為典範,則……

創意,就是能走出當局者迷的困境,你說是不是?
--

這是我學期初在科學人上看到而記在本子上的一篇。
那時候覺得曾志朗這個說法很新鮮,
用"當局者迷"解釋我們慣常囿於自見的情況

而我覺得 不僅是生活
一個最簡單的例子
產品設計。

"幾何造型" "仿生造型"幾次主題下來
常常會覺得繞來繞去就只是在那麼幾個idea裡打轉
都太執著於已經看過的機能
像馬雅的圓輪寄祀一樣
難得能有一個把"圓輪祭祀"轉移到"交通工具的應用"這樣突破的發想

(尤其在明天要交產設 真是更有感覺了 當局者迷阿)

所謂「創意」,便是能「走出當局者迷的困境」


另闢蹊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